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劳动力精准培训措施


在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背景下,中国农村在发展进程中还需要大量高素质劳动力的支持。一方面,随着农业产业升级,对于知识、技能兼具的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国内城镇建设增长率呈现下降趋势,很多从建筑工地退出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以小初学历水平居多,不具备适应农村产业升级的技术技能。为了进一步提升农村劳动力质量,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助力,关键是要将政府指导、市场机制调节有效结合起来,对农业劳动力培训方案进行统筹规划,力求做到精准、高效。


  1

准确定位培训功能


中国在工业化进程中面向农村劳动力开展职业教育培训过程中,一直以来都是以由内向外转移剩余劳动力作为终极目标,培训内容主要围绕外出就业岗位需求。伴随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整体加快,虽然有部分外出农村劳动力选择定居务工地,但是选择返回农村的劳动力依旧占很大比例[1]。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开展农业劳动力精准培训的过程中,需以服务乡村振兴作为终极目标,从农村产业发展、社会发展规划需要出发,突出培训的前瞻性、组织性,面向在现代农业产业一线从事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工作的人员,以及农村青壮年、返乡农民工、退伍军人、回乡大学生,以生产操作、经营管理、专业服务、农业工程技术等内容作为培训主要内容,努力将其培养为高技能人才、高素质劳动者。同时,为了形成促进就业的强大合力,需要积极推进脱贫攻坚成果大排查活动,以“十个专项整治”为载体,用好“就业援助月”以及乡村振兴帮扶走访日等,安排帮扶干部走进农户家中,大力宣传就业培训相关的政策措施、先进经验、典型案例,使“我培训、我就业、我光荣”的主旋律印刻在民众头脑中。

2

做好培训顶层设计


政府与相关职能部门在农业劳动力精准培训中应发挥主导作用,负责统筹安排,精心规划培训内容,与相关机构建立深度合作关系,组织当地职业院校、应用型大学积极参与到培训教材编制、教学视频录制环节,确定农业劳动力培训方案、短中长培训任务。按照农村劳动力就业、产业发展的现实需求,培训应分别从种植、林果、畜牧、养殖、加工、服务等领域入手,着重传授对应的专业技能、销售服务、经营管理以及基本法律知识[2]。与此同时,根据培训内容需求的普遍性程度,由有关部门负责整合多方教育力量,比如大学、职业培训机构等,精心编撰全国性、区域性的教材,录制简单易懂的教学视频资源,地方政府部门则要结合当地特色编制教材、录制视频。农业管理部门需要对培训内容展开系统规划,确保适应普遍需求的培训内容无遗漏、无重复,切实改善区域培训资源短缺的问题,对当地的农业培训的人力、物力、资金等资源进行充分整合,将当地资源优势最大程度发挥出来。










3

以培训项目为抓手


根据农业农村部发布的科教兴农、人才强农、高素质农民固农的战略要求,在组织农业劳动力培训的过程中,需要面向上文中提到的重点培育对象,采取分批次、分层次、分类别、分模块的形式有序推进农业劳动力培训活动,除了组织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线上培训之外,认真落实好跟踪服务,积极为其提供一对一、一对多的技术指导、创业指导。具体到实践中,基层组织需要广泛宣传农业劳动力培训之于个人、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以及政府提供的扶持政策,促使农民走出身份意识的局限,增强对农民职业的认同感,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培训活动中[3]。要鼓励合作社带头人、家庭农场主、中青年农民加入培训体系。并从当地筛选符合条件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与其协商、达成共识后,将其作农业劳动力培训的实训基地。根据农时季节,分段式推进培训工作,在农闲季节集中组织理论讲解,进入到农忙季节,则要安排技术人员深入到田间地头进行实操指导、培训,按照作物生长周期分阶段组织农户进行观摩学习。

4

农业技术分类指导


在传统农业转型现代化农业的进程中,受到土地流转的影响,使得土地要素过于分散的局面有所改善,农民土地经营规模也呈现出差异化发展趋势,逐步衍生出大规模农户、专业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户等,也有少数农户与农业企业直接签署了订单合同。而农户种类以及经营规模的不同,决定了其对农业技术的需求也会存在差异。就拿小规模农户来说,其更加倾向于学习良种繁育、栽培、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然而受到认知限制以及风险意识淡薄,对于先进的机械技术、农业科技成果的重视度有所不足[4]。专业种植大户的盈利主要依靠规模化农产品,除了基本的肥料施用、良种繁育、病虫害防治技术外,还需要着重培训农产品加工、包装、贮藏、运输、农业机械化以及农业信息技术等知识,适当融入一些土壤生态安全、防灾减灾之类的公益性农业技术培训。实践中,要突出培训精准性,充分了解各类农民在农业生产环节对于农业技术的现实需求,组织专家、农技人员,采取田间示范、巡回指导、联户结对等多样化方式落实培训方案,激发其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为广大农业劳动者及农民持续性提供优质的农业技术服务。

5

构建新型培训体系


农业劳动力培训若要取得理想效果,需要始终站在农民的视角考虑,确保培训可以被农民轻松接受,听得懂、学得进、做得好。除了讲解农业产业技术之外,还需要立足于时代发展现实需求,为其细致剖析政策,讲解产品加工[5]、市场营销、品牌创建等综合性知识,同时对培训内容做到动态化更新,促使农户的综合生产技能得到整体提升。此外,坚决落实好分层、分类、分型培训,即针对种养大户、专合社等农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社会组织,需要以职业技能、综合素质作为主要培训内容;针对有一定文化水平的青年农民,需要突出技能培训的针对性,确保其可以娴熟掌握农业生产技能;针对返乡农民工,应采取全面培养策略,既要传授农业生产技能,也应兼顾农业生产综合知识的讲解。不仅如此,培训短时间、地点安排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建议根据前期调研结果合理规划理实结合的培训方案,充分突出农业劳动力培训的实用性。在时间安排方面,建议首选长期、短期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根据农业生产时节而科学组织其参与培训,确保其可以真正将所学灵活应用于农业生产环节。在培训方式方面,可依托互联网构建线上线上混合、理论实践结合的培训模式,让农民既能在现场教学中掌握到知识与技能,也能利用闲暇时间在线上展开自主学习,逐步完善知识结构,促使农业劳动者培训的实效性得到显著提升,

6

结语


综上所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面向农业劳动者精准化开展教育培训活动,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提升农户的农业生产水平,助力其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另一方面则可以有效支撑现代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落地。因此,相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农业劳动力培训,采取准确定位培训功能、做好培训顶层设计、以培训项目为抓手、农业技术分类指导、构建新型培训体系等措施,切实保障乡村振兴大船的行稳致远。




参考文献:

[1]赵正勇,涂承胜.乡村振兴背景下智荟知农农业技能培训信息系统建设探究[J].农村实用技术,2022,249(8):64-66.

[2]王晓丽,范婷.乡村振兴视阈下做好农民农业科技培训工作的“三个转向”[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8(3):75-79.

[3]闫宗芳.以农民培训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兰州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为例[J].甘肃农业,2022,536(2):107-110.

[4]王瑾,胡彩红,胡恩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中国生态农业培训模式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扎根方法[J].江苏农业科学,2021,49(23):22-28.

[5]杨月坤,查椰.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科技人才参与培训行为影响因素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21,42(4):629-639.




更多
公司动态
品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