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肥植保一体化中无人机技术的应用效果探索
来源: | 作者: 农业信息化 | 发布时间: 2024-05-13 | 179 次浏览 | 分享到:

过度施肥和滥用农药会导致土壤、水体和空气的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施肥植保一体化能够更加精准地调控农作物所需的养分和植物保护药剂的使用,避免过度施肥和滥用农药的现象,从而减少养分和农药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防止因为作物种植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无人机通过搭载特定的喷洒设备,根据土壤和植物分析数据来调整肥料的配比和用量,并按照农田或植物的需求来准确喷洒肥料,确保植物得到适合的营养,因此,探究无人机技术在施肥植保一体化中的应用效果,并制定相应策略,就被赋予了充分的研究价值。


  1

施肥植保一体化中无人机技术的应用效果


1.1   提高施肥效率

无人机配备了GPS定位系统以及相关的传感器技术,可实时获取农田的土壤信息、作物需求以及环境条件等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无人机可根据作物的营养需求量进行准确的施肥。无人机所搭载的喷洒设备能够根据预设的施肥剂量和作物需求,在适当的位置和时间完成施肥任务[1]。

与传统的施肥方式相比,无人机可更加精确地投放施肥剂,如2022年极飞科技XAG推出 P100 Pro/P100 2023款农业无人飞机,便能以13.8米/秒的飞行速度,在20 kg/667 m2的施肥规格下,用12分钟完成约500 kg肥料的播撒,这样不仅可节约施肥剂的使用量,还能够提高施肥效果,使作物吸收养分更加均匀和高效,从而提高了施肥的效率。


1.2   减少环境污染

无人机在施肥过程中能够通过精确的定位和高精度的喷洒设备,将施肥剂精确地投放到目标区域,避免了农田之外的环境受到不必要的施肥。相比传统的施肥方式,无人机技术可有效减少施肥剂的流失和漂移,降低对土壤、水源以及周围生态环境的污染风险。根据大疆官网发布的数据显示,截止2022年9月,DJI大疆农业无人飞机累计减少3000吨农药浪费;累计节水8700万吨,累计减少碳排放1029万吨 。


1.3   提高作物质量

无人机可通过高空拍摄和传感器检测,及时获得作物生长情况和病虫害信息,并进行准确的喷洒和施肥。这有助于及时发现作物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作物质量和产量。

通过搭载先进的航拍设备,无人机可对农田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高空拍摄。这些航拍图像可通过图像处理和分析技术,提供高分辨率的作物生长信息。无人机还可携带各种类型的传感器,如红外线传感器、多光谱传感器等,用于检测作物的生长状态、叶面积指数、氮素含量等重要参数[2]。

借助实时获取的作物生长信息和传感器检测结果,无人机可对作物进行精确的喷洒和施肥。根据作物的实际需求,无人机可准确计算所需的营养元素和农药剂量,并在适当的时间和位置进行投放,及时的监测和精确的施肥让无人机能够有效地对作物进行管理和保护,全国农技中心的调查数据就显示,到2021年为止,以无人机构筑的航空植保统防统治效果比农民自防效果提高10%至20%,农药利用率提高10%以上。

2

施肥植保一体化中无人机技术的应用策略


2.1   基于施肥要求选择无人机设备

在进行施肥植保一体化工作时,要进行土壤检测以了解土壤的养分含量和pH值。这将帮助确定适合作物生长的肥料类型和施用量。根据土壤检测结果,制定适当的施肥计划,选择不同的施肥方法,如基肥、追肥、叶面喷施等。基肥是在播种或移栽前施加于整个田地的肥料。而追肥则是在作物生长期间分次追加的肥料。叶面喷施可通过喷雾器将液态肥料均匀喷洒在玉米叶片上[3]。除了施肥,还要关注植物保护。使用合适的农药来防治病虫害,并注意遵循正确的施药剂量和时间。

以玉米为例,玉米属于高氮作物,在玉米生长期间,需要保证氮肥的充足供应以促进其正常生长和发育。例如选择含有高氮比例的肥料来保证玉米生长阶段获取足够的营养,而基于这些施肥要求,对于无人机的选择,要考虑荷载能力、飞行时间、精确性等指标,考虑到玉米田地的面积较大,需要选择能够携带足够的肥料和农药量的无人机。通常建议选择具有至少5 kg以上的有效载荷能力,同时,无人机的飞行时间应在40~60分钟以上。且在玉米生长期,需要分次追加高氮比例的肥料,因此需要多次任务操作,所以必须选择易于操作且安全性能较高的无人机,以此满足玉米生长期多次追肥的要求。


2.2   基于植保要求应用无人机技术

玉米、小麦等高氮作物对氮需求较大,但过量的氮肥施用可能导致土壤中的氮含量超过作物需要的水平,从而引发土壤污染。这可能导致氮淋溶和氮挥发,对水体和空气质量造成负面影响。通过冲刷或渗漏,过量的氮肥可能进入河流、湖泊和水库等水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这会刺激藻类和其他水生植物的生长,形成藻华,破坏水体生态平衡,引起水体缺氧问题。为了减轻高氮施肥对环境的潜在影响,需要使用无人机收集土壤样本,整理和清洗土壤养分分析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4]。选择与氮肥需求相关的特征变量,如土壤氮含量、pH值、有机质含量等,并使用回归分析、机器学习算法(如多元线性回归、支持向量机等)或其他数学建模方法,根据特征选择的变量,建立预测作物氮肥需求的模型。使用已有的土壤养分数据和相应的作物氮肥施用量,将数据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通过对训练集进行模型训练,然后对验证集进行模型验证,评估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使用已建立的模型,输入新的土壤养分数据和环境信息,预测作物在不同区域和生长阶段所需的氮肥施用量,基于模型的输出,生成精确的施肥计划。该计划将明确无人机在每个区域和阶段需要施加的适量氮肥,以满足作物的需求并减少养分流失风险,同时防止过度施肥,对作物种植区的附近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2.3   机型和硬件的合理选择

根据施肥植保任务的需求,无人机尽量选择多旋翼(如四旋翼或六旋翼)无人机或固定翼无人机。多旋翼无人机具有垂直起降和悬停能力,在小范围内灵活操作,而固定翼无人机则适用于大范围、长距离的植保作业[5]。

在喷洒系统选择上,要尽可能选择与无人机配套的喷洒系统,确保其能够均匀、可调节地喷洒农药或肥料。这包括选择适当的液体容器、泵浦、管道和喷洒喷头等,液体容器的容量根据农田面积和作物需要施用的农药或肥料量而确定,一般可以选择100升到1000升等不同容量。泵浦的流量一般选择10~50 L/min等不同流量范围,压力一般在2~4。管道直径需根据所选泵浦的流量和作物需求来选择,一般选用直径为1/2英寸到3/4英寸的管道,材质优先选择耐腐蚀材质,如PVC管道。喷洒方式根据作物类型和施药目标,选择合适的喷洒方式,如雾化喷头、扇形喷头等。

此外,还要选择高性能的飞行控制系统,确保无人机能够稳定、精准地执行任务。这包括选择合适的飞控主板、惯性测量单元(IMU)和GPS等。在需要避免障碍物的环境中操作时,要考虑配备避障系统,如激光雷达或超声波传感器。这有助于提高安全性和飞行稳定性。无人机的电池系统需选择高容量、高性能的电池,以支持长时间的植保作业。考虑到电池寿命和充电时间,优选可更换电池或快速充电技术,以减少中断时间。










  3

总结


无人机技术在施肥植保一体化中能提高施肥和植物保护的精准性、缩短作业时间,具体而言,无人机可以根据作物需求和土壤状况进行精确施肥,避免过量或不足的施肥问题,从而提高施肥效果,降低了营养浪费和环境污染的风险。在应用无人机技术时,要利用无人机搭载的高清摄像设备,对农田进行病虫害的实时监测,及早发现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并根据前期监测数据和作物需求,精确投放施肥剂和农药,通过自动化的操作,提高施肥和植物保护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荣,曹冬林,柳亚输,等.自平衡精量施药施肥植保机的设计与试验[J].农机化研究,2019(3):124-129.

[2]林洪振. 水田植保施肥装备自动驾驶与无人自主作业系统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23.

[3]丁国皊.淮北地区小麦无人机喷药施肥技术[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10):35-36.

[4]韩二锋,李佳民.植保无人机在现代智慧农业生产中的应用[J].广东蚕业,2023(5):81-83.

[5]吴雄杰.无人机施肥植保一体化技术的研究与探索[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3(6):20-21.

文章来源:鄄城县农业农村局